据兰州市有关县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调查,近日在我市榆中县发现小麦条锈病、白粉病、麦蚜等病虫害,其他县区小麦也陆续进入开花期,是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关键时期,请各县区农技部门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小麦“一喷三防”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,紧密关注天气预报,及时下发一喷三防物资,组织好“一喷三防”工作,确保粮食生产安全。
今年我市小麦条锈病与往年相比,发生约晚18天,目前川区冬小麦已进入灌浆期,条锈病和蚜虫对产量影响较大,望各县区农技及植保部门立即行动起来,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牢固树立 “科学植保、公共植保、绿色植保”理念,加强病虫监测工作,及时发布测报信息,指导开展好防治工作。
防治策略:在小麦条锈病、蚜虫点片零星发生地方,要立即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开展 “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”,做到全面防治,不留死角;对发生较重的地方,进行二次防治,降低小麦条锈病和蚜虫的为害程度。因天气时雨时晴,会造成白粉病的发生及流行,在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同时,注意对白粉病的兼防兼治。
防治方法:
1、小麦条锈病。发生初期选用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8-33克/亩、250克/升丙环唑乳油25-33毫升/亩、30%醚菌酯悬浮剂50-70毫升/亩、250克/升戊唑醇水乳剂20-33.3毫升/亩或5%已唑醇悬浮剂30-40克/亩兑水50公斤喷雾。
2、小麦蚜虫。选用5%吡虫啉乳油60-80毫升/亩、3%啶虫脒乳油40-67毫升/亩、5%高氯·吡虫啉乳油20-30毫升/亩、480克/升毒死蜱乳油15-25毫升/亩或25克/升溴氰菊酯乳油10-15毫升/亩兑水50公斤喷雾。
喷药时间尽量选择在上午9—10点或下午4点以后,喷药后若遇降雨,第二天要重喷,重病田要连喷2—3次,每隔7—10天喷1次,麦收前20天禁止用药。